综合经济观察网、中国青年网
在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,对于感染新冠后因基础疾病导致的死亡,不再判定为新冠导致的死亡。
王贵强说,不同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,当时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,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,主要侵犯上呼吸道,下呼吸道肺炎的比例比较低,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肺炎,但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。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,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,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。
他表示,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,印发了通知,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。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、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,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;因其他疾病、基础病,比如心脑血管疾病、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,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。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,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,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,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2022年上半年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中,出现了500多位新冠死亡病例,当时官方通报死亡直接原因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。
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显示,近一周以来,全国共出现新冠死亡病例7例,均在北京。
未来新冠毒株可能发生更大变化吗?如何演变?中疾控专家解读
12月20日下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,主题为“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”。免疫规划、病毒学、呼吸及感染疾病、儿童健康等领域专家出席发布会,并回答媒体提问。
有记者提问,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,目前主要还是奥密克戎亚分支,请问未来新冠病毒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吗?它的演变趋势是什么?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毒株?
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,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份出现以来,截止到2022年12月18日,已经从BA1到BA5这5个分支演变为709个亚分支,其中重组产生的病毒是72个,SBB就是72种里面的一种。奥密克戎系列毒株变异一直持续下去,只要在人群当中循环,它就会复制,复制就会发生基因组变异,变异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病毒本身进行变异导致抗原位点突变,导致免疫逃逸。所以免疫逃逸是为主的,现在它的变异趋势从最早的早期毒株,最初是阿尔法占优势,之后是德尔塔,后来BA1代替了德尔塔,然后BA2代替了BA1,最后BA5代替了BA2。国内对奥密克戎系列毒株都很敏感,所以BA5.2占优势。整个变异的趋势以免疫逃逸为主,免疫逃逸会造成人群传播优势增加,这是它的变异趋势。
第二,将来它会不会传播力增强,致死能力增强?这个可能性比较小。现在奥密克戎演变出709个亚分支,住院、重症、死亡病例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的VOC变异株,700个分支没有看到重症和死亡增加,将来的变异趋势总体来说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。从整体来说,产生既高传染性,又致病性增高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