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性胸腔积液是由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原发性胸膜肿瘤引起,近年来发生率达20%~45%,一旦形成,生长迅速,不易控制,反复发作,预后较差。如果有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压迫心脏、肺、纵膈,就会出现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心悸、咳嗽、气短乏力等症状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。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半年内病死率高达84%,中位生存期仅3~12 个月。
发病原因
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中其多是由于一些肿瘤所导致的胸腔积液。在临床中往往为一些肺癌,恶性间皮瘤或者是其他肿瘤转移至肺部的所导致胸腔积液。
在临床中对于恶性胸腔积液,其往往预后比较差,患者可能会出现原发疾病的基础症状上合并有胸闷,咳嗽,胸痛等临床症状。
中医辨证论治
恶性胸腔积液指恶性肿瘤 发展过程中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。 常见的病因有肺癌、乳腺癌、恶性淋巴瘤、原发胸膜肿瘤、 卵巢癌、肉瘤、肝癌等,其中以肺癌最为多见。恶性肿瘤患 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,临床大多出现相应症状, 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存质量。
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以局部和全身治疗为主,包括穿刺引流减压、腔内注射药物、胸膜剥离手术、局部放疗、 全身化疗等,但疗效有限。中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可靠, 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。恶性胸腔积液属 祖国医学“悬饮”范畴,而中医治疗“悬饮”历史悠久,疗效独特安全。 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合之”,临床常以温阳益气、泻肺逐饮为主要治疗方法。
恶性胸腔积液中医
恶性胸腔积液中医 症候特点,临床分型治疗如下:
①水饮停聚型: 多为病程初期, 正气未伤,表现为咳嗽、喘憋、气促不得卧,舌质淡或暗, 苔白, 脉滑或弦紧。此期多为疾病发现较早期, 邪实正盛, 直接给予攻坚逐水、泻肺平喘。
②痰饮瘀结型: 多为病程中晚期,面色晦暗、咳嗽、咳痰不利、气短、胸痛、烦躁, 舌质暗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沉涩或细。此期多为病情进展恶化期,治疗相对棘手, 积液或已包裹, 因水饮积聚日久, 胶着成痰,郁滞阻遏气机,血行不畅,可在上方基础之上加 强化痰、软坚、祛瘀药力。
③脾肾阳虚型: 病程中晚期,神疲畏寒、呼吸浅 促、气喘、痰多、心悸、水肿、嗜睡,舌淡胖水滑,苔厚腻 或黑苔。此型为病邪未除,正气已伤,或正虚邪盛, 在逐利水饮时应避免药力峻猛及药性苦寒更伤阳气。
④肺脾气虚型: 见病程各期,平素体虚偏胖,多汗, 气短明显,平卧受限, 腹胀便干,或便溏,咳嗽频多、痰白易出,肢体肿硬,舌质淡胖,苔白腻, 脉细缓或细濡无力。 此型患者体质禀赋不足,需特别重视扶正补虚。
⑤气阴两虚型: 常在晚期多见,消瘦,低热, 可伴有盗汗,咳嗽痰少,胸闷痛隐隐,舌红瘦薄,苔少而干, 脉细微。临床治疗常难以奏效,但通过中医辨证予益气养阴、 宣肺止咳之力,可使临床症状减缓。
相关文章